翡翠原石的“假”
1、做假皮
就像前面介紹的翡翠原石一樣,把翡翠皮殼的那層風化層粉碎,然后把一些石英砂類,用膠水把它們粘到翡翠原石的表面,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分辨出來的。
2、做假色
充分運用鍍色、熗色或者火燒為原石再打造一層顏色,用這種手法打造出來的綠色調總給人一種偏藍及黃的味道,在表層能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燒焦點,它們的出現是由于受到了酸、堿腐蝕所導致的,在鑒定時只要認真觀察了,還是很容易發現的。
3、真假混色
這是欺騙性極強、分辨較難的手段了,有些原石顏色不行,所以就得靠造假來增加綠色數量,或者加深它的色調,虛虛實實,真假并存,這樣就很難鑒定。
4、做假象
天然翡翠原石一般都存在裂紋、黑點、殘損等等一系列問題,所以得用制造假象用來分散鑒定者的注意力或掩蓋原石的缺陷,常用的方法大多是涂墨、寫字、貼膠布、抹泥以及去皮不拋光、大件開個小口等等
5、鑲嵌貼片
這種的造假成本要高一點,相對來說鑒別難度也提高了,在無色的原石上開個口子,然后把一塊色正、質地較好的翡翠鑲嵌進去,來蒙騙或掩蓋內部的劣質部分。鑒定時一定要注意鑲嵌部位、開口處是否存在異樣,是否有粘合的痕跡。
6、掏心又涂色
用了這種作假方法的翡翠原石,在其表現特征上與天然原石較為相似,顏色也總給人外淺內深的感覺,比如牙膏翡翠。
在翡翠地攤上買堆10塊錢的黑皮毛料,然后在適合位置切開做上蓋。
在上蓋挖個小洞,把綠色牙膏填入小洞,不要忘記在底石同一位置放一白色塑料,這樣更加能襯托出牙膏的綠色。
把上蓋放回原位并封住,將整個原石的外表涂抹瀝青,掩蓋切口。
“妝”化好了,最后再磨個皮。在切口處小心地磨,直到能隱約看到石頭內部的綠色牙膏為止。
7、天窗蓋帽
一般是劣質翡翠為主,切開后發現質劣色差,便將開口處重新進行粘合,鑒定時要注意觀察有無膠水粘合的痕跡,以及各部位顏色、沙粒的變化,在陽光下面觀察皮殼各部位的色調、光澤等變化情況。
8、探孔補洞
對原石內部情況不明,為了解內部情況,先鉆1個小孔,或者是把綠色取出來后再把孔給補蓋,由于面積較小,因此不容易被發現。
9、偽造風化
質劣或造假的原石,為了掩蓋其人工痕跡,把它埋入土里,然后在周圍放入酸或堿等一些腐蝕物進行浸蝕,等過段時間后再挖出來,這樣看上去就很像天然風化的。
10、挖空增透
對那些綠色暗濃、透明度較差的原石,得把內部挖空,這樣可以提高透光率,增強原石透明度。